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媒体报道 >> 小碗菜是怎么产生的?
详细内容

小碗菜是怎么产生的?

时间:2021-11-09     作者:源泉【原创】   阅读

小碗菜是现在比较受消费者欢迎的中式快餐之一,因为它干净卫生、经济实惠,还选择多样。一时间在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挂出了很多小碗菜的招牌,比如湖南小碗菜、湖北小碗菜、某某小碗菜等,外卖平台也出现了很多小碗菜的商家,那小碗菜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?

469EEE174C51471A5DE63E0167318FC0.jpg

要探究小碗菜的产生过程,不得不提到湖南省东部的浏阳市,因为这个地方一直有小碗蒸菜的传统,已经延续了五六百年。据《浏阳县志》和当地各大姓氏的族谱记录,现在的浏阳人都是在朱元璋血洗浏阳之后从广东、江西、福建等地迁徙过来的,其中以广东的居多。这部分人大多是操同一种方言的客家人,他们从秦始皇时期开始从中原出发历经了五次大迁徙,为的是寻求更好更理想的生存环境,这是他们的第六次。

8a6e6bb4b96c4857b464bc86ab3a14d9.jpg

客家人来到浏阳后,大部分居住在浏阳河的源头——大围山脚下的深山僻壤,垦地开荒才落地生根。他们保留着客家人的风俗和饮食习惯,在与当地进行交流时发现浏阳豆豉和茶油是做菜的上等佳品,于是把豆豉和茶油融入他们的客家美食技艺中,慢慢就形成了一种非常有特色的美食——蒸菜。

8f29e1dfc31647cfa8721cf49d18a439.jpg

中国大部分地方蒸饭用木甑,这种方法一直沿袭到七八十年代,作为山区的浏阳就更不例外了。客家人勤劳,每天早上出去下地干活中午才回来,为了节省做中饭的时间,客家女主人会把调好味的菜品放在木甑的米饭上面,锅底留有柴火,饭熟了菜也就熟了,中午回来立马就可以开餐吃饭,既节约了时间又节省了柴火,非常符合客家人勤俭节约的精神。但木甑空间大小是有限的,为了多蒸几个菜,一般会采用小瓷碗或者小瓦钵,这样就一家子中午的饭菜都够了。木甑蒸饭一直在传承,在木甑的米饭上面用小碗蒸菜也一直在传承,慢慢地蒸菜用小碗成为了当地的习俗,这是小碗菜的最早雏形,也是小碗菜的来历。

7CD1D3BBAB9B6EF80F44673EA8A9EAA6.jpg

这种小碗蒸菜的习俗被世代传承下来,并被做成大菜进入当地的宴席和饭馆。浏阳人天生具有“敢为人先”的精神品质,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国家鼓励经商当个体户,一些胆子较大的客家人率先洗脚上岸,来到县城和周边的长沙、株洲、湘潭开起了小饭馆,把世代相传的蒸菜手艺拿到了饭馆中,自己既是厨师又当老板。竹蒸笼成为标配,味道鲜美、出餐快捷,受到食客的欢迎。

508FAD582D91B612ED74060D0744AE53.jpg

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,竹蒸笼逐步变成了蒸柜,为了方便出餐又开发了专门的保温柜。因为这种出餐形式上菜快、消费低、选择多,被餐饮同行广泛采用,只是保温柜里面摆的菜品有炒的、有煎的、有煮的、有卤的,各式各样。经营者也不知道这种小碗出餐的形式是怎么产生的,其实它是来源于浏阳的小碗蒸菜


seo seo